近年各地各部門紛紛利用新媒體開拓聽民意的新渠道。但也出現不少打官腔、擺官架的各類“神回覆”。公眾期待,相關部門和人員能引以為戒,扎扎實實反“四風”,別讓“神回覆”“重出江湖”。
  那些您可能遇到的“神回覆”
   【千篇一律型】常見詞是“正在調查”。
   案例:9月2日,浙江寧海9000萬粒毒膠囊事件曝光後,相關部門回應“在進一步追查中”,如今20多天過去,人們依然不知道那些可能害人的毒膠囊身在何處。
   【答非所問型】你明明問的是A問題,它回答的是B問題,乃至N問題。
   案例:2013年3月,河北滄縣環保局局長鄧連軍回應當地河水變紅問題時,不說到底有沒有污染,卻強調“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。比如放上一把紅小豆,煮出的飯也可能是紅的。”
   【無釐頭型】這類回覆令人哭笑不得。
   案例:2014年9月,有網民向浙江紹興環保局官微投訴噪音擾民,沒料到得到的回覆是:“等等哈,正吃著切糕呢!”
  誰造就了“神回覆”?
   “神回覆”在局外人看來,可能是“樂子”,但對當事人來說,卻是莫大的傷害。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劉曉程博士說,“神回覆”不僅不能很好地疏導群眾情緒,一次次疊加後還會損害政府公信力、甚至有造就民意“堰塞湖”的可能。
   是誰造就了“神回覆”?曾在中部某縣負責縣長信箱信息維護的趙棟(化名)告訴記者,“縣長信箱”“市長信箱”其實並非縣長、市長本人在維護,主要還是科員維護。“除了將群眾訴求轉交上級或相關部門外,我們也不敢做實質性的承諾和表態,因此,‘千篇一律’‘答非所問’既能完成任務又不會因出錯而被問責。”
  應定期曝光及時問責
   一些地方的做法值得借鑒。例如銀川市於2011年就通過微博曝光的形式讓“最懶管理員”亮相,並將網絡平臺運行情況納入銀川市市直各部門的年度績效考核。正因為如此,銀川市政務微博群等系列網絡問政平臺被網民稱贊“很給力”。
   “定期曝光、及時問責,是一種無形的壓力,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制度約束,督促相關部門重視與群眾溝通的渠道。”劉曉程說,只有用督查和問責等外部約束,迫使其內部逐漸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發佈約束機制,才能逐漸讓“神回覆”絕跡。 據新華社  (原標題:“神回覆”或製造民意“堰塞湖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f62qftm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